富人为什么总往国外跑&茅台的增值逻辑

一直以来,我都搞不懂为什么富人都往国外跑。

避税容易?也不是吧,不是有个段子说“四大作死行为:在中国贩毒,在美国逃税,在俄罗斯当人质,在墨西哥禁毒……”

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被充公”的风险?宁可背井离乡,甚至冒着实实在在的法律风险,也要把钱弄出去?(这里说的是合法的钱为什么也总是想要弄出去,不是指灰色资产)

于是,我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这些个人,到底为什么要往外面跑?这里的关键在于,如果不弄出去,在国内能做什么?

说起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很多,从很早很早的地方开始说起吧。

从小,我就为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冥思苦想,考虑过不少方法来试图减少一点贫富差距。

后来想找个创业赚钱,天天想项目,因为我的的确确很排斥“割穷人韭菜”,所以总是想“怎么从富人手里赚钱“的问题,甚至的的确确这样去做过,但最后无一是发现做不了。

首先我想到的是,让富人花一些“冤枉钱”,比如说一些成本很低的东西,让富人花高价钱来买,那怎么让富人来买呢?那就是把它塑造成什么身份的尊贵象征之类的,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那不就是奢侈品吗?

再然后就想到,那按照这么说,如果把奢侈品看作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那么,贫富差距越大,奢侈品应该卖得越好(就像是楞次定律)。查了一下历史,发现也确实如此。基于此分析,我决定买入奢侈品的股票。

然后我就开始在A股找做奢侈品的上市公司,这一找可好,发现一个也没有,就一个飞亚达手表的股票算沾点边。我又没有美股港股什么的账户(总之,资金体量不够,通过中介间接地做也很麻烦),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奇了怪了,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企业呢?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中国商人地位并不高,所以商人所彰显的标志,本身再贵也不是最尊贵的。而真正的人上人——官僚,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公然、明显地暴露财富。商人即惧怕上层对自己收割,又怕遭到底层的嫉恨,种种因素叠加,形成了闷声发大财的风气,这直接就导致穿戴装扮类的奢侈品本身的彰显身份地位的意义首先就大打折扣,固然很多中国人喜欢买国外的奢侈品,但使用场景的限制却是比较多的,比如要真出没于官僚之间,怕是也不能用的,官僚低调你高调,那你要完蛋。而进一步想,那中国商人和官僚之间,往往用什么替代穿戴装扮类奢侈品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出来后,我脑中立刻冒出了一个答案——白酒!

酒首先就是酒席上用的,不至于公开抛头露面,却又的的确确彰显着身份地位。否则你从成本考虑,不论如何也不可能想明白白酒的价格问题。

而如果把酒作为奢侈品考虑,似乎一切问题都引刃而解了。为了验证这一点,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酒就是起到了奢侈品的作用,那么茅台的快速飞涨应该在13年之后特别明显,而为了验证这个推论,我查询了茅台股票的历史,发现也几乎吻合,稍微有点出入但也能够解释。

为什么我会觉得是13年,首先,提到白酒,自然想到官僚风气,且根据官商交流的特殊性,不难想到,官僚权力越大,商人越依附于官僚,则茅台价值越高。而13年发生了一个大事,那就是习近平的上任。关于习近平,在2014年之前,就有三个初高中同学感受到了国内风气的转变,其中甚至包括有一名女生,发表了对这一形势的担忧。但绝大多数人却是仍然迟钝无感的。我在15年左右,做出预测:此人很可能会突破宪法连任限制,甚至称帝!此言论当时几乎无人信服。然信息皆已不存,也是为什么要写独立博客的初衷,就为信息留存也好,信息留存有什么用呢,我想其实反而是有害的,可能某一天就成为了“罪证”,但是人之所以都喜欢“我说的是对的”这种感觉,是因为留下预言被验证的感觉,是一种把握社会规律的快感,是对世界理解的证明。我自认为对社会的大型预言几乎没有错漏,可惜就是证据太少,以至于我的言论仍不足令人信服。

目前来看,称帝可能是不会出现,但宪法却是实实在在被修改了。当时宪法修改时,虽然早有预测,但此事落地时,还是心痛不已。总的来说,如果人们有印象的话,在习近平上台之前,是很少听说“白酒板块”的,这一板块在整个股市分析中,几乎没人提。

其次,13年是移动互联网元年,可以说是最后一波大风口,而大风口会加速贫富分化的过程。但这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了。

然后查询了一下茅台股票的历史走向,发现涨势迅猛起来大概是16年的时候。看上去和我预测的13年差了三年之久,但其实逻辑上完全可以解释,甚至16年更吻合我的解释,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习近平不是一上来就能集权,但干几年后,就差不多了。同样的,风口造富也是需要时间的。

事实上,历年以来,白酒的销量中各个层级的组成变化,也印证着我说白酒充当着奢侈品作用的这一观点。如图:

富人为什么总往国外跑&茅台的增值逻辑

高端和次高端,众所周知,那都是送礼才用的。那你送的礼物价值几何?这个就不好说了。在原来的价值上翻几十倍,这不香吗。

事实上,任何一个试图从正常价值来解释白酒板块股价的人,逻辑都不通。我以前看过至少几十篇分析了,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我又去找了十来篇,理由能从中国酒文化跟你说起,然后说产量、需求、机会……我实在不知道这种分析报告是怎么写出来的,因为人们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发现,这些东西在中国年轻一代里是逐步降低的。总而言之,这些报告,不管怎么写,在同样的逻辑之下,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在2016年之前它不飞速上涨。

好了,回到刚才最开始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奢侈品大抵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做起来太难了。那有没有别的东西是让富人消费,穷人不消费的呢?

高端餐饮!我想到,做奢侈品品牌很难,做餐饮就容易的多了。但马上想到了十八大之后各个高端餐饮店的悲剧命运,比如“俏江南”,当时差一点说要倒闭了,餐饮界还整出一个名词叫“十八大效应”。可见官员只要不去高端餐饮店,那富商自己的量那肯定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官员不去了,那富商还去订位置干嘛?可见做高端餐饮也是明日黄花,做不了。

想来想去,最简单的还是文化产品,根据人的需求等级,粗暴来说没钱时想着物质需求,要吃饱穿暖什么的,有钱了就想着满足精神需求。你让穷人给文化产品花钱,那比登天还难,比如说看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穷人宁愿花十倍百倍的时间来换取白嫖的办法。钱越多的人在这些方面越舍得出钱,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出钱(跟穷人省吃俭用去看一场演唱会的概念不一样)。

可是这个显然也做不了,国内游戏版号一停能停近一年,大厂都顶不住成本,纷纷裁撤游戏部门。要知道,一年只是一个随机数中的一个值,这个随机区间是上不封顶的。而且不停发版号的期间,也就少量游戏能过审。小作坊就不用想了,能活着已经属实是阿弥陀佛。

书也许倒是能写一些,网文界无非也就是每年被“净网行动”扫掉一大片而已,当然,就算没有这些限制,我承认写文不扑街本身就很难。只是这些限制让难上加难,昨天犯罪文不能写,今天官场文不能写,明天末世文不准写,后天灵异不能写,今天这个不准写那个不准写,迫使所有人在越来越狭小的赛道里面内卷,想一想就令人窒息。而如果要做平台的话,那就更麻烦了,做过的人可能知道,不管你是要文章还是视频,审核人员的配置真是天文数字,字节跳动有一半的员工都是审核岗。就算你是刚开始弄东西,一个用户也没有,你也要配3个全职审核人员才合规。我假设一个审核人员5000块工资,一个月凭空多出一万五块,一年就凭空多出18万开销,真是脑壳进了水。

总体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要想搞只有富人能消费的东西,都困难重重。都还等不到面对市场的困难重重,就已经被政策的困难重重挡住了。

我国有多少游戏可以玩到呢?有多少影视能看到?有多少书能读到?总而言之一句话,我国有多少文化产品可以消费呢?好像是没有多少的。当然我们可以想到可以通过翻墙来解决,但之所以要解决,是因为这是一个问题才要解决,更别说这个解决办法本身极不稳定,还充满了违法风险。

不往国外跑,钱在国内消费又消费不了,消费不了的钱那不就是废纸吗?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税不税的问题,而是钱能干什么的问题。其实不只是消费,富人能投资的东西也是极大受限的,今天这个不能搞,明天那个不能搞,有的人问为什么国内富人都想赚快钱,没有搞长期投资的,说实话这种问题真是令人发笑,你投资十年二十年,只需要一纸公文这一整个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还激不起一点水花,谁敢搞长期的投资?那真是真正的勇士。还问什么不去做火箭,别的不说,就说发射通信卫星,难道资本家感受不到被拔网线的危险吗?当资本家不想自己掌握通信网络?连屁民都想摆脱这套通信网络的种种限制,资本家不想摆脱吗,不想自己弄一套基础设施吗?问题是,可能吗?通信行业由国家垄断,自建体系?“星链”?你想都别想。国内的火箭民企,其实就是变相的政府项目外包商。真实的商用火箭,业务占比少的可怜,而且也只能发送一些无关痛痒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的火箭。毕竟我国居民连使用“大锅盖”接受卫星信号的权利都没有。

既不能消费,也不能投资。那该怎么办呢?这么一想还真的只能是跑出去了。

原创文章,作者:烧焦的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ekelun.com/furenmaotaijiu/

(4)
下一篇 2022年8月14日 下午5:55

相关推荐

3 2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